兰亭—中国书法艺术的顶峰
发布时间:2019-11-19 信息来源:荷坊新中式灯饰
兰亭系列是台湾设计大师陈屹影(Louis Chan)的设计作品,灵感来自于兰亭序。
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顶峰之作,为历代书法名家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。
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三日,当时皇帝的年号是永和九年。王羲之和一群朋友,有谢安、孙绰等一共四十一个人,在山阴(地名,今浙江绍兴)的兰亭聚会,饮酒赋诗,四十多个人,那肯定就写了一大堆诗,准备合起来出本诗集。王羲之负责写序言。这天王羲之酒也喝好了,也玩高兴了,醉醺醺回到家,趁着酒兴,提笔挥毫,潇潇洒洒写下了一篇《兰亭集序》。然后笔一扔,睡觉去了。等醒来看到案上那篇精美的书法作品,不禁大为高兴,想试着再写一篇,却写来写去,写的总也没有乘醉发挥的这篇好。
后来这篇书法,王羲之自己都觉得是是平生写的最好的作品,将其装裱起来后作为传家宝流传下来,这就是被后人称为“天下第一书法”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到了唐朝贞观年间,当朝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。李世民是个狂热的王羲之书法粉丝,趁着当皇帝的便利,派人到民间大肆搜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,然后时时摹写。有时候半夜起来,还要看看王羲之的字儿,写上几笔再又睡觉。他知道王羲之写的最好的字是《兰亭序》,但是他没有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的真迹,于是就派人寻找。
《兰亭序》的真迹一直被其后人收藏。王羲之有个七世孙,此时出家当了和尚,法号叫做智永。智永和尚没有后人,在他临终的时候,把《兰亭序》交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保管,同时嘱咐他切勿外传。辩才和尚连声答应,然后把《兰亭序》的真迹藏在他住的房子的房梁上,偶尔拿出来观赏一番。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?李世民听到风声,说《兰亭序》真迹可能在辩才和尚这里。也是就派了个叫做萧翼的官儿,带着几本王羲之的字帖,扮成过路的书生,借住到寺中,慢慢与辩才熟悉了。两人经常谈天说地,言谈甚欢。有一天,萧翼与辨才闲谈,说祖上传下来几张王羲之字迹,但不知真假,想请辨才帮忙鉴定。辨才观看一番,告诉萧翼,这些字帖是真的,但不是珍品。萧翼不信,辩才随口说出他藏有《兰亭序》的事情。萧翼连连摇头,称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真迹早已不传,何来真迹?辨才和尚心地单纯,便道出智永和尚交给他《兰亭序》的经过,还把藏在秘处的《兰亭序》取出给萧翼鉴赏。一来二去,萧翼把《兰亭序》秘藏的地点弄得清清楚楚,然后乘辨才外出,把《兰亭序》真迹偷走献于李世民。
李世民去世的时候,把李治叫到床前,讲别无他求,只想能有《兰亭序》陪伴,于是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真迹从此被埋葬进乾陵里面。现在流传的最好的版本是褚遂良临摹的版本。